這次換了 VARTA E44 780 CCA 銀合金電池,結果快感並沒有如預期般的出現,熱車還是一樣難啟動。
有次去好事多換輪胎。 工作人員無法啟動引擎,移車進工廠。 說是我的車子壞了。
這讓我忍無可忍了。 回家就自己把啟動馬達卸下來並且分解。 發現碳刷已經短了很多, 左邊那塊碳刷,還崩壞了一整面(可以比較下圖左右兩塊碳刷)。 造成了電流不足, 馬達轉速/力量不夠。

經查詢國外技術論壇, 得知,本車型的冷車啟動噴油並無轉速的限制;然而,熱車時,則需要等到引擎轉速到達 250-280 rpm以上,才會開始噴柴油。 這就是熱車難發動的主因。 因為被磨耗,有瑕疵的碳刷難以通過足夠的電流(無法產生足夠的扭力),讓高壓縮比引擎,快速的達到噴油轉速(280 RPM--轉速280之前都只有空轉不噴油)。 引擎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到達啟動轉速。 甚至到達不了轉速,而無法在當次啟動。
在沒有零件的情況下,只能把碳粉清一清(整流子的縫隙清乾淨,減少短路、 整流子表面以超細砂紙清潔),並且潤滑其它活動機件。 光是這樣做,就已經大大的不同。 裝回馬達使用,只有感覺小的衝撞,熱車難啟動的問題,幾乎消失。
接下來著手購買碳刷架。 很不幸,台灣找不到,淘寶也沒有我要的規格。 露天有整顆BOSCH啟動馬達整新品 $4800、 或是台製全新品 $4000, 實體零件商店有BOSCH整新品約在$8000 左右。 我不敢用台製品,因為公認世界第一的德國製馬達都不堪負荷......我也不想多花錢。 最後在美國EBAY 網站買到了碳刷架,只花了八百多元台幣(含運),從拉脫維亞寄來台灣(兩周左右)。

比對零件 (下圖是新品)

再次拆車

再次分解

細砂紙清潔整流子表面

連同新的碳刷架裝回後,連發三次,讚, 快感回來了。 之後連續六發都是半秒啟動,來不及抖就平穩啟動了。(更新補充: 到兩年後 2017/03/18 原電瓶還是正常發動)
我知道有很多TDI車主飽受啟動的困擾。 因為,此現象的成因很多,也很複雜: 有人換電瓶解決的,有人換啟動馬達換好的,甚至有人說換飛輪......很多方法。都對。因為減輕了一部份負擔,使得剛好不能發動變成剛好能發動。 但是,真正的病根沒找到。 猶如瞎子摸象,人人摸到並描述的都是事實,卻不是完整的事實。 因此,問題總是來來去去,反覆發作。
我這篇文章,以聊天的方式,來描述自身問題的解決經過。 其中有複雜的技術細節沒有談到,所以並非教學文件,純粹資訊分享。
想要DIY的車主一定要認知,會有意想不到的困難可能產生,例如, 誤判故障原因、買錯零件(很複雜)、施工失敗......等等,並非照著做就一定能成功。 但是,本文至少可以讓苦主,對於自身的問題,有更多的資訊,可以加以判斷。 減少被有心人士欺瞞惡搞。
P.S. 我之前在網路查詢熱車難啟動的資訊時, 發現國外,有人把水溫感知器斷路(拔掉接頭),藉以欺騙引擎電腦該車正是處於冷車狀態,所以會提早噴油,易於熱車啟動。 並以此修改電路變成啟動時自動執行。 這是治標的方法。 在我驗證該資訊的操作中,只是用手拔了感知器的接頭,就造成了冷卻液不斷的滴漏, 直到買了新的O環換上才止漏。 良心的建議: 不要碰這個感知器。
2015/03/11 補充 碳刷資料
有幾位網友私訊給我, 問的是有關碳刷或是碳刷架的問題。 我在此補充:
必須先確定啟動馬達上的BOSCH料號,才能知道適用哪一種型式(料號)的BOSCH碳刷架。 即使是你跟我是同一款車,並且在同一時期出廠,都可能會有不同的零件商,同時供貨的情形。 不同廠牌的啟動馬達總成件,外型上可以安裝到同一款車。 但是,內部的設計以及所用的零件卻不會一樣。 即使同為BOSCH 的馬達,不同的馬達料號,裡面也對應著不同的碳刷架。 因此,碳刷的尺寸以及形狀,也將會不同。
我的BOSCH料號 0 001 123 016

應私訊要求,測量碳刷尺寸。 網路上可以得到的尺寸以及形狀 T x W x H 為 6 mm x 18 mm x 12.5 mm(12.5會因為磨耗而縮短長度)
實際測量上: T 與 W 都小20條(0.2mm)。 也就是 5.8 mm x 17.8 mm 有可能是為了碳刷在導槽內的順暢度,也有可能是磨耗所致。 導槽尺寸 6.2 mm x 18.2 mm。 老話一句: 馬達料號不同,這個尺寸就無效。
想要自己換碳刷架裡面的碳刷,是有難度的。 首先,價格連運費約在$460以上。 非原設計的碳刷,軟硬匹配不一定好,容易提早磨損或是磨耗整流子表面。 若是找不到正確尺寸,還要自己磨小。 精密度沒磨好,就容易出問題或是影響效能。 需要較大功率的焊接。 不容易裝回去。 我量完尺寸後,花了一小時還裝不回 READY狀態。
建議買馬達整新品直接用,不怕麻煩的買碳刷架。 要挑戰極限的人,買碳刷來換。
順便報告量尺寸的觀察:
在沒有取出碳刷(結合之時)之前,總是覺得,碳刷看起來好好的,會是它的問題嗎? 我得到的結論是: 碳刷尺寸變短了,彈簧提供的推力跟著變小(12.5mm剩下7.8mm),造成接觸不好,電阻增大。 邊緣斑駁,使得可導電的面積更小。



感想:
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該用甚麼電瓶,多少CCA或是AH。 這是選擇的問題,不是對錯的問題。 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使用法。
我曾經用過日系品牌與歐洲品牌。 價格差一倍,日本牌子1年半下課,歐洲牌子3年半下課。 我覺得我會選擇歐洲品牌,因為省了一次拋錨的風險(拋錨可能會有拖車以及電瓶買貴,被坑.....等等的代價).
用法上,都是減少啟動瞬間的衝撞感為原則。 我覺得,衝撞感是因為啟動馬達力道不夠,轉不動引擎,引擎回彈的力道所致。 類似爆震,會損耗引擎零件。 我懷疑碳刷兩側的剝落就是這個回彈力道所致。 力道不足的馬達/電瓶,會增加馬達每次的運轉時間,自然加速了碳刷的磨耗以及馬達軸心/軸套的磨耗(電樞不穩也會使碳刷受損)。 馬達長時間的運轉也會加速縮短電瓶壽命。 惡性循環。 這時,大電瓶比較好,還是小電瓶比較好,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去作決定。
2017/11/25 補充:
文章開頭裝了一顆新的VARTA E44 77AH 780 CCA 銀合金電池,已經必須更換了。壽命3年2個月($5000元)。 接下來不換加大規格了,要換同系列VARTA E38 74AH 750 CCA 銀合金電池($4600元)。 規格上來看,還是勝過當初的原廠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