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無事去逛燦坤,
第一次花了超過20分鐘的時間好好地拿起 Android的旗艦機型把玩一番,
機器與 iOS 差異的賣點之一就是 widget 可以塞在各桌面讓user有較大的自主權.
從feature phone第一次轉向smartphone的用戶,
玩到Android, 的確會挺有吸引力。
畢竟要感受到Apple 「中毒了」、「曾經滄海難為水」、「回不去了~」
被它優美與人性化的體貼所俘虜,也是需要一些機會與時間的。
看到這些 Widget 我想起當年 iPhoneOS(那時還不叫iOS)剛發表時,
Keynote顯示它跑的是 OSX, 與桌機版只有部份差異

圖片引用自此
知道這點時當時就在想, 到時會不會把 OSX 10.4 Tiger的 widget功能加入(約2005年推出)

OSX 10.4 Tiger, 圖片引用自此
一開始可能是硬體的限制讓設計團隊有其他的想法,
後來各位也知,直到今天Widget功能始終沒在 iOS上實作.(除了通知中心有一點點)
回頭想想桌機系統, 我從 OSX 10.4 一路用了六七年到現在山獅的10.8
Widget Dashboard頁面我只有在10.4用得比較多, 當時都拿來開線上廣播 widget,
不清楚其他Mac用戶如何,後來這些上千上萬的widget我後來真的幾乎很少去用.
想開任何應用我都是直接去點該軟體的icon.
我不知道像我這樣的人多不多?
所以對 iOS目前的形式覺得還蠻習慣的,
手機硬體能力OK後,
不知 Apple後來始終沒在手機平台 iOS 採用widget的理由,
是否有去參考OSX widget的用戶下載使用比例?
這樣也好, 若 widget 在某版的 iOS開始採用,
雖然他們至少在2005年就已大玩特玩這個功能,
論壇大概又免不了 Apple又抄了誰誰誰系統設計的爭論.
現在iOS主推 Siri, 她能作的事慢慢變多,
有自己獨立的介面層提供用戶solution,
也許 Siri的完整以及通知中心的導入,
會讓系統納入 widget的設計漸漸變得相對無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