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不到快門耐用度的標準測試流程,所以以下是我的猜測…
官方提供的快門壽命數據基準,也許類似硬碟的MTBF或電池壽命一樣,也就是說在實驗室的特定環境下,持續測試多組快門組件,假設這一批快門組件百分之百都能通過15萬次快門的使用,官方便宣稱這一型快門的壽命為十五萬次。
也就是說,十五萬次不應該看作是「保證壽命」,而是一個參考數字,一個宣稱快門壽命十五萬次的產品,其真正意義或許應該解讀成「通常,在你快門達到十五萬次之前,出問題的機會符合官方認可的瑕疵率」。
問題就在於我們不知道官方認可的「瑕疵率」是多少,搞不好隨機抽測一百組快門零件,只要五十組通過就算數,另一個問題是,隨著使用次數增加,快門是會損耗的,損耗到一定程度,快門精度多少會跑掉一些,跑到什麼程度才算官方認定的「不正常」標準,這也是廠商訂的,我們不曉得。
實際上,就像保固里程十萬公里的車子,不代表你在十萬公里內一定不會掛,只是掛的機會官方跟你拍胸脯說「很低,不信的話,真碰上了,我幫你免費修」這樣,不過因為快門壽命儘供參考沒有連帶保證,所以知道了也沒用就是…
唯一的用處是:假設各家相機快門組件的測試基準一致,E-3與E-1快門壽命相同,測試基準也一模一樣,那麼你手上的E-3的快門耐用程度跟出狀況的機會,應該跟E-1差不多,E-1的快門有多耐,E-3也差不多。
對於老用戶而言,這個數字可以讓他們大概了解「這臺新機的快門耐用度大約有舊機的幾成功力」,作為採購新機的參考是不錯的。
實際上,DSLR大量普及其實也不超過十年,大多數人手上的相機都還不到十五萬甚至十萬的標準,比較有機會超過的應該是各家初代的旗艦機,例如Olympus E-1、Canon 1D這種,而且通常也只有職業用家比較有可能真正面臨快門壽命將屆的問題。
換算一下:假設四年拍十五萬,一年是三萬七千五,一個月是3125張,大約等於86卷傳統36張底片,以用量比較大的婚禮拍攝通常一場拍四卷144張左右計算,週休二日,一整年天天都有case的專業婚攝才勉強到達這個數字,算保守一點,一場拍八卷,一個月至少也要接十個案子,連續四年,才需要考慮快門壽命的問題,我們一般人實在很不可能在正常情況下用到快門損耗到臨界點還不想換機的…
一般非職業用戶「四年破十五萬」只有幾種可能:
1. 天天都有朋友結婚請你幫忙拍照。
2. 天天都有外拍在糾團。
3.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國外旅遊。
4. 亂拍。
如果你是屬於上述1的,紅包多少收一點,這錢讓你再換台新機身應該沒問題。
如果你是屬於上述2,3的,想必祖上有庇蔭,不工作都餓不死,買相機對你來說實在是太小Case,別擔心。
如果你是屬於上述4的,那,你應該關心的是攝影技術的問題,不是相機快門的耐用度。
內文搜尋

X